張善政:中國網軍幾乎每天都和我方交戰
2014年08月13日
科技部長張善政今(13)日表示,兩岸關係表面很和緩,但事實上,中國網軍幾乎每天都和我方交戰,每幾個月就會有嚴重攻擊,偷竊我方的談判底線資訊,甚至把台灣當成測試攻擊新技術的實驗對象。
張善政今天接受飛碟電台專訪時,做了以上表示。
張善政進一步指出,網軍攻擊類型分為癱瘓網站、讓人丟臉的顯性攻擊,以及不著痕跡地竊取資料;而中國網軍對我方的攻擊,多半是屬於竊取資訊、希望了解我方的談判底線。同時,中國網軍只要發展出攻擊的新技術,也會把台灣當成測試的實驗對象。
至於高雄氣爆引發地下管線是否應全盤公開的爭論,張善政認為,如果擔心國安問題,對一般民眾可以不必全部公開,但不管是中央或地方政府都應該了解相關資訊,甚至成立專責統籌單位管理。
張善政表示,在氣爆事件發生後,已經要求雲端計畫專案辦公室補強「圖資雲」中的地下管線必要項目。他同時也指出,台灣石化產業的利潤只有17%,比起新加坡的40%低很多,台灣近年環保意識高漲,企業要有自覺,除了應該注意工安以及與居民保持良好互動外,科技部也可以提供技術研發,提高產業的加值空間。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防網路攻擊 日擬要求廠商公開電腦製程
防網路攻擊 日擬要求廠商公開電腦製程
2014年08月12日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相關人員透露,為了避免在2020年東京奧運期間遭受到網路攻擊,已經決定在中央政府各省廳所使用的電腦與智慧手機中,加強防護措施,甚至考慮要求製造這些終端設備的廠商公開製造過程的詳細訊息,確認這些廠商背後企業董事的國籍,以防止在製造過程中被植入惡意程式。
日本政府相關人員指出,由於在日本國內外流通的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都是透過多個國家進行零組件和軟體生產、安裝和組裝,在這個過程中,相當容易被植入惡意程式,讓這些程式在終端設備運作時,經由網路竊取機密資訊。
對此,日本政府考慮要求行政機構向企業簽訂採購合約、購買各式終端設備時,必須要求這些企業披露製造過程的相關資訊,且為了調查相關企業與哪國企業存在資本關係,以及是否與網路攻擊源頭有關,還會確認該公司董事以及涉及合約的員工國籍和工作經歷。
儘管日本政府未明確指出,這項作法是衝著哪國而來,但外界均猜測應是要防堵日漸壯大的中國網軍,以及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中國品牌設備。消息指出,由於網路惡意攻擊中,許多情況含有漢字符號,因此顯然是中國有組織的情報機構所為。
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可行性仍受到各方質疑,尤其是銷售電腦、手機等廠商是否願意在簽訂合約前,公布相關產品的製造過程等資訊,仍不明朗。
共同社報導指出,東京奧運成為網路攻擊目標的可能性相當大,內閣官員透露,2012年倫敦奧運期間,奧運官網就曾遭受到總計2億次網路攻擊;2013年以日本政府機關為目標的網路攻擊,也達到508萬次,數量約為前一年的5倍。
2014年08月12日
根據共同社報導,日本政府相關人員透露,為了避免在2020年東京奧運期間遭受到網路攻擊,已經決定在中央政府各省廳所使用的電腦與智慧手機中,加強防護措施,甚至考慮要求製造這些終端設備的廠商公開製造過程的詳細訊息,確認這些廠商背後企業董事的國籍,以防止在製造過程中被植入惡意程式。
日本政府相關人員指出,由於在日本國內外流通的電腦或手機等終端設備,都是透過多個國家進行零組件和軟體生產、安裝和組裝,在這個過程中,相當容易被植入惡意程式,讓這些程式在終端設備運作時,經由網路竊取機密資訊。
對此,日本政府考慮要求行政機構向企業簽訂採購合約、購買各式終端設備時,必須要求這些企業披露製造過程的相關資訊,且為了調查相關企業與哪國企業存在資本關係,以及是否與網路攻擊源頭有關,還會確認該公司董事以及涉及合約的員工國籍和工作經歷。
儘管日本政府未明確指出,這項作法是衝著哪國而來,但外界均猜測應是要防堵日漸壯大的中國網軍,以及與中國政府關係密切的中國品牌設備。消息指出,由於網路惡意攻擊中,許多情況含有漢字符號,因此顯然是中國有組織的情報機構所為。
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可行性仍受到各方質疑,尤其是銷售電腦、手機等廠商是否願意在簽訂合約前,公布相關產品的製造過程等資訊,仍不明朗。
共同社報導指出,東京奧運成為網路攻擊目標的可能性相當大,內閣官員透露,2012年倫敦奧運期間,奧運官網就曾遭受到總計2億次網路攻擊;2013年以日本政府機關為目標的網路攻擊,也達到508萬次,數量約為前一年的5倍。
世界最高速相機 連拍間隔1兆分之1秒
世界最高速相機 連拍間隔1兆分之1秒
2014年08月11日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學界研發出世界最高速相機,能以1兆分之1秒的極短間隔進行連拍,連拍性能是傳統相機的1千倍以上。有了這台高速相機,將可清楚拍下以往難以捕捉的等離子現象及化學反應。
東京大學和慶應大學的研究團隊在10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雜誌網路版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世界最高速相機能以1兆分之1秒,也就是1微微秒(picoseconds)的間隔進行連拍。若以光速1秒鐘能繞地球7圈半來計算,1兆分之1秒相當於光只前進了0.3毫米。
研究團隊表示,此相機能將每秒閃爍1兆以上的頻閃光按波長進一步細分,再依次照射被攝體後,獲得連拍圖像。實驗時,研究人員利用雷射光照射金屬化合物的結晶,再用相機拍攝,成功捕捉到「熱傳導」,也據此確認熱是以秒速5萬公里、類似「波」的形式進行傳導。
報導指出,一般的高速相機是透過機械快門或電子快門讀取圖像,連拍間隔最快只能達到10億分之1秒,也就是1納秒(nanosecond)。換句話說,最高速相機的拍攝速度比現有相機高出1千倍,因此,向來難以拍到的等離子體現象和化學反應,將能被清楚記錄。
東京大學教授合田圭介表示,新相機用途廣泛,在醫療領域,可揭示超音波治療的原理;在工業領域,則可提高雷射加工的精密程度。
2014年08月11日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學界研發出世界最高速相機,能以1兆分之1秒的極短間隔進行連拍,連拍性能是傳統相機的1千倍以上。有了這台高速相機,將可清楚拍下以往難以捕捉的等離子現象及化學反應。
東京大學和慶應大學的研究團隊在10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學》(Nature Photonics)雜誌網路版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世界最高速相機能以1兆分之1秒,也就是1微微秒(picoseconds)的間隔進行連拍。若以光速1秒鐘能繞地球7圈半來計算,1兆分之1秒相當於光只前進了0.3毫米。
研究團隊表示,此相機能將每秒閃爍1兆以上的頻閃光按波長進一步細分,再依次照射被攝體後,獲得連拍圖像。實驗時,研究人員利用雷射光照射金屬化合物的結晶,再用相機拍攝,成功捕捉到「熱傳導」,也據此確認熱是以秒速5萬公里、類似「波」的形式進行傳導。
報導指出,一般的高速相機是透過機械快門或電子快門讀取圖像,連拍間隔最快只能達到10億分之1秒,也就是1納秒(nanosecond)。換句話說,最高速相機的拍攝速度比現有相機高出1千倍,因此,向來難以拍到的等離子體現象和化學反應,將能被清楚記錄。
東京大學教授合田圭介表示,新相機用途廣泛,在醫療領域,可揭示超音波治療的原理;在工業領域,則可提高雷射加工的精密程度。
2014年8月12日 星期二
台灣鯛尾變魚翅 拚經濟又保育
台灣鯛尾變魚翅 拚經濟又保育
2011年8月24日
台灣鯛不僅可以外銷拚經濟,還可以解救鯊魚!雲林縣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最近成功將台灣鯛尾巴製成魚翅,取名「鯛魚翅」。與傳統魚翅相比,品質不變、價格減半,一推出即獲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簽約年採購八十公噸,也間接幫助許多鯊魚逃離被獵殺、活割魚鰭的命運。
台灣鯛每年外銷市場達一、二十億元,是台灣第一大養殖魚類,最初主要產品為鯛魚片。後來口湖鄉漁類生產合作社發現,鯛魚鱗含豐富膠原蛋白,著手開發各種膠原蛋白相關產品。最近又把腦筋動到鯛魚尾巴,成功變成高貴食品「魚翅」,直銷特定的餐廳,少部分賣到台北迪化街。
合作社總經理王益豐說,以前魚尾巴不是丟掉,就是與魚骨磨碎做成魚飼料,有天他靈機一動,「魚尾巴不就是魚翅」?於是開始研究,經過特殊加工,終於「化腐朽為神奇」,把魚尾巴變魚翅。
王益豐說,「鯛魚翅」屬於一根一根分開的散翅,而不是一整片的排翅。台灣目前比較流行排翅,但在中國大陸,魚翅料理文化為「南散北排」,散翅清爽、排翅軟滑,各有特色。
「鯛魚翅」的口感與傳統鯊魚散翅幾乎一模一樣,但鯊魚散翅一台斤四千元,「鯛魚翅」只要兩千元左右。本月中旬推出「鯛魚翅」,日本與香港餐廳業者試吃後,大讚「價廉物美」,立即下訂單採購。
王益豐說,「鯛魚翅」讓台灣鯛價值更上一層樓,但他最高興的是,藉由「鯛魚翅」的推出,可以減少大量鯊魚被捕殺,台灣鯛不僅可以拚經濟,還可以做保育,稱為台灣「國寶魚」,當之無愧。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海基X波段雷達
海基X波段雷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海基X波段雷達安裝在一個挪威設計、俄國製造的第五代可半潛雙船體鑽油平台。鑽油平台的改造在德州布朗斯維爾的AmFELS造船廠完成,雷達的製造和安裝則是在德州英格塞德奇威造船廠完成。此雷達將部署在阿拉斯加艾達克島(Adak Island),但也可以漫遊太平洋以偵測彈道飛彈的入侵。
目錄 |
基本資料
- 平台長度: 116公尺(380英尺)
- 平台高度: 85公尺(280英尺)從龍骨至雷達罩頂端
- 價格: 九億美金
- 成員編制: 約75名
- 雷達探測距離: 2000公里(1242英里)
- 排水量:50000噸
詳細介紹
此雷達包含許多小的雷達罩和一個重1814公噸(4百萬磅)的相位陣列雷達天線,此相位陣列雷達佔地384平方公尺,擁有超過3萬組傳送接收(T/R)模組,這些傳送接收模組大間格分佈,這種分佈方式使雷達可以追蹤極遠距離的目標,以支援戰區高高度區域防禦系統(THAAD)外大氣層目標導引所需,這個陣列雷達需要超過一百萬瓦的電力運作。
此雷達從神盾戰鬥系統使用的雷達變化而來,是美國飛彈防禦局(MDA)為防禦彈道飛彈而部署。為了有效對應短程與較小型的彈道飛彈,此雷達與神盾系統的一個重要不同在於使用高解析度的X波段雷達。 神盾系統使用S波段雷達,愛國者飛彈系統使用C波段雷達。此平台是雷神公司的防衛系統部門為波音公司設計和製造的,波音公司是飛彈防禦局此計劃的主要合約商。
此平台是飛彈防禦局陸基中途防禦系統(GMD)的一部份,身為海基使得此平台可以移動到需要加強飛彈防禦的地區,因為地球曲率的關係,固定式雷達能含蓋的範圍有很大限制。
按照飛彈防禦局局長崔·歐貝林(Trey Obering)中將的形容,SBX可以從契沙比克灣追蹤在舊金山上方棒球大小的物體(距離約2900英里),此雷達將導引美國從阿拉斯加和加州發射的飛彈,以及戰區內的軍事裝備。
從2002年開始,此系統已經完成六次成功攔截測試。
- 2006年1月時,正在珍珠港內進行小幅度改裝的SBX。
參考文獻
外部連接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奈米金棒新技術 光碟儲存容量大增
奈米金棒新技術 光碟儲存容量大增
2012-09-19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愈來愈多資訊透過雲端運作,如何更有效儲存龐大資料量?交通大學與澳洲斯威本科技大學利用三維偏極光與奈米金棒操控技術,成功推演出資訊儲存新技術,儲存密度一舉提高為每立方公分達二.七五Tb,成果還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目前科學家已能把金原子組合成類似膠囊形狀、大小僅為米粒五萬分之一的奈米金棒,顧敏研究團隊長期研究光學儲存,他們將奈米金棒摻入儲存媒介中,以特殊偏極光激發奈米金棒作用,紀錄密度因此大大提升、每立方公分可達一.一Tb,相當於單片光碟可儲存一.六Tb資料。
交大團隊耗時一年多,成功將三維度任意偏極光導入奈米金棒儲存技術,更一舉將儲存密度提高二.五倍、每立方公分達二.七五Tb。
若以藍光雙層光碟的五十GB儲存量為例,未來單片光碟則可儲存四Tb資料、是目前單片光碟的八十倍,但讀取光碟的硬體也要跟著改變。光電系副教授田仲豪則補充,在同樣大小的儲存硬體中,將可大幅增加儲存空間,未來也可用在需要大量備份的單位,例如機場海關、銀行、資訊公司等。
交大光電系副教授田仲豪(左)、研究團隊藍子翔博士(中)昨舉行記者會說明新儲存技術,交大校長吳妍華(右)也出席致意。 (記者方賓照攝) |
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運算快數百萬倍 量子電腦商業化成真
運算快數百萬倍 量子電腦商業化成真
2013-03-23
〔編譯陳維真/紐約時報廿二日報導〕量子電腦終於跨入商業領域!業務涵括航空與國防的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兩年前從加拿大的量子運算公司D-Wave買下號稱全球第一款商用型的量子電腦,現在有信心將這項技術提升到商業規模,成為首家使用量子運算的公司。
美國防巨擘洛克希德.馬丁率先採用
量子運算可以比傳統運算快上許多,因為量子運算不像傳統運算使用零與一兩種位元,而是利用次原子粒子在不同量子狀態的特質,因此吸引微軟、IBM等科技大廠投入研發。傳統運算不是零就是一,但對量子運算而言,一可以是一,但同時也可以是一、零,或一和零之間的任何東西。
洛克希德.馬丁的技術長強森表示,公司將使用量子電腦來創造與測試複雜的雷達、太空、航空系統。有可能可以立即算出管理衛星網路的軟體如何應對太陽風暴或核爆的衝擊,這些以目前的技術則需要數週才能解決。如果量子運算的效能真如洛克希德.馬丁與D-Wave預期的可超越現有最強大的系統,解決科學與商業問題的速度將快上數百萬倍。
除此之外,癌症的研究學者可以利用量子電腦快速處理大量的基因資料,也可以利用量子運算來判定基因組蛋白質的行為。搜尋引擎龍頭Google也和D-Wave合作,以量子電腦辨識車子與地標,是管理自動駕駛車輛十分重要的一步。微軟的研究員彼得.李認為,量子運算的研究者已經踏出理論領域走向實際應用。若微軟的研究成功,人類基因的數百萬種蛋白質組合可以「相當輕易」的就運算出來。
2013年3月16日 星期六
日鑽探海底「可燃冰」
日鑽探海底「可燃冰」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十四日報導〕接受日本經濟產業省委託的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氣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昨日上午開始在愛知縣外海試採甲烷水合物(通稱「可燃冰」),為預定明年一至三月實施的生產試驗做前期準備。一旦試驗成功,將實現全球首次可燃冰的海底生產。
日本媒體報導,可能成為下一代新型能源的「可燃冰」受到高度期待,JOGMEC今天開始在愛知縣渥美半島外海約七十公里處,進行海底鑽探,此為全球首次進行海底鑽探。獨立行政法人「海洋研究開發機構」的深海探測船「地球號」上午抵達海上試鑽地點,下午開始進行鑽探。
鑽探工作預計將使用頂端裝有人造金剛石的鑽頭,在水深約一千公尺海底向下鑽探約三百公尺,觸及蘊藏可燃冰的地層後架設四個鑽井;其中之一將用於實際生產試驗,其餘鑽井則用於觀測生產前後周圍環境,及溫度的變化情況。可能挖到「可燃冰」的時間,預定要到明年一月之後。
千米深海底 再向下鑽探300米
「可燃冰」是由甲烷與水構成的冰狀結晶,由於甲烷是天然氣主要成分,點火即可燃燒,因此稱為 「可燃冰」,在高壓低溫下產生於永久凍土地帶或陸地邊緣的海底。音波探測發現,日本近海海底蘊藏豐富的可燃冰,估計蘊藏量約一.一兆立方公尺,相當於日本天然氣消耗量的十三年份;若能順利商業化,將成為日本珍貴國產天然資源。
另一方面,日本環境省十四日也同意開放以傾斜挖掘方式開發地熱發電。地熱藏量位居世界第三位的日本,由於地熱出口多半都位於國立公園內,開採因而受到限制,導致地熱發電落後。環境省今天在一項檢討會上決定放寬地熱開發限制,同意在國立公園範圍以外地點,以傾斜挖掘方式開發公園地底的地熱。
我與德合作 兩年內跟進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經濟部能源局昨表示,「可燃冰」(甲烷水合物)這塊屬於較先進的研究,目前是由國科會的「能源國家型計畫」中有列入研究。另據悉,國內由於經費缺乏,尚未實際鑽探,未來將與德國合作,德國探勘船「太陽號」這一、兩年內有機會到台灣海域進行「可燃冰」的實地鑽探。
小琉球南方海域甲烷儲量可觀
長期進行我國附近海域地質分析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曾發現,屏東縣小琉球南方海域,有泥火山群的分布,初估甲烷氣儲量在五千億立方公尺以上,可供國內使用五十年以上。
中央地調所資源地質組技士陳松春說明,現開採「可燃冰」的最大困難在於深海中開採並不簡單,一般海域中鑽探天然氣或石油,海深約兩百公尺左右;但現階段的「可燃冰」都幾乎位於海深一千至兩千公尺,甚至更深。因此,如何在深海成功鑽探,是一大技術難題。
其次,陳松春指出,可燃冰受到高壓與低溫影響,其密度是一般傳統化石燃料的一百至一八○倍。而可燃冰要能使用,須於原址開採出來後立即進行氣化,汲取氣體,這意即先需要經過減壓與加溫的過程;但這過程並不容易,若方法不慎,不僅恐影響海洋生態,也可能引起爆炸。
據了解,我國在「可燃冰」的研究上,長年都有與日方學者交流,但真正開採的「Know-How」並不會透露給我方。相關研究者表示,「可燃冰」真的有機會改變台灣都得仰賴由國外進口能源的窘境,雖目前國科會正進行相關計畫,但也希望政府能多撥經費,擴大投入,以加快研究力道與探勘時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