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4月7日 星期日

精卵互斥非無解 試管嬰兒助好孕


精卵互斥非無解 試管嬰兒助好孕

2013-04-08

文/賴宗炫

近日報載一對夫妻結婚3年,妻子遲遲未能受孕,檢查發現原來是精卵排斥,彼此不來電,卵子無法受精。沒想到雙方各自外遇,先生與妻子分別跟外遇對象進行性行為後,皆中獎生子。

臨床上,不孕症夫妻發生精卵互相排斥的案例並不多見,約占1%左右。精卵互斥的原因並不完全清楚,可能原因包括︰「精卵缺乏表面黏著分子」、「精子頂體異常」與「抗精子抗體形成」,其中以「抗精子抗體」最為常見。

所謂的「抗精子抗體」,是指夫妻任何一方把精子當做外來抗原,引起身體免疫的抗體反應,產生對抗精子的抗體。抗精子抗體會黏到精子身上,造成精子活動力阻礙,降低精子游動速度,也會造成精子無法鑽進卵子,導致卵子無法受精。

「抗精子抗體」可能來自先生或妻子。正常情況下,精子在睪丸的曲細精管產生,只要精子存在平滑無缺口的生殖管道中,就不會引發抗精子抗體產生。如果男性生殖管道出現缺口,就可能引發自身產生抗精子抗體。常見原因包括:輸精管手術、精索靜脈曲張手術、睪丸切片、睪丸扭轉、受傷或感染等情形,都會引發男性自身產生抗精子抗體。

抗精子抗體會從前列腺及射精管分泌出來與精子混合,在射精後,因為精液帶有抗精子抗體,因而造成精子凝集無法游動。

一般性行為和人工受精,當精子進入女性生殖道時,並不會產生抗精子抗體。但是如果性行為時,陰道或子宮頸受傷,傷口沾到精子,或是精子進入生殖道以外黏膜,例如經由口交或肛交,使精子進入腸道黏膜,就有可能誘發女性體內產生抗精子抗體。

臨床上檢查抗精子抗體的方法有:混合凝集反應法和免疫球株結合試驗。前者讓精液、免疫球蛋白和抗血清混合,會發生精子凝集現象,就是有陽性反應;後者若是免疫球株直接結合到精子身上,就是有陽性反應。如果超過50%抗精子抗體出現,就會嚴重影響精卵自然受精,造成不孕。

一般婚前孕前健康檢查所提供的精液檢查項目,並未包含上述抗精子抗體檢查,不孕夫妻可以到特定生殖醫學中心進一步做抗精子抗體檢測。

精卵互斥並非夫妻八字不合而無解,其實可以利用洗精技術加上單一精子顯微注射術(ICSI),去除抗精蟲抗體,並篩選出活動力最好的精子,透過細針穿刺卵子,而使卵子成功受精,再將受精卵植回子宮,順利完成著床懷孕。

(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人工生殖要趁早 35歲前「孕」氣高


人工生殖要趁早 35歲前「孕」氣高

2013-04-08

文/尤三立

一對正常健康夫妻如果在自然排卵時嘗試懷孕,每個月的懷孕率也只有15%到20%;持續努力6個月的懷孕率約為70%,努力12個月的懷孕率約為80%到90%,當然這個機率會因統計地區或年代而有所差異。

以往對「不孕症」的定義是「努力一年而未懷孕」,然而現代婦女因工作或其他因素,結婚年齡愈來愈晚,超過30歲以後才結婚者比比皆是,但年過30以後,生育能力已由顛峰下滑,生育能力便與時間在賽跑;一旦過35歲,生育能力便呈現明顯下降。

以現代醫學觀點而言,努力6個月仍未懷孕的婦女應該積極找婦產科專科醫師做初步檢查,以便找出問題所在。

由於人工生殖技術突飛猛進,使得一些不孕症患者重新燃起生兒育女的希望。如果採用人工受精,一次的懷孕率約為20%,前3次懷孕率大致相當,但若連續接受3到6次人工受精仍無法懷孕時,就應該進一步尋找失敗原因。

若是女性因素,例如子宮內膜太薄黃體素分泌不足,肌瘤切除手術後,子宮腔內結疤,或是子宮肌腺症等原因造成胚胎不易著床,也可能是因為排卵功能不佳或卵子品質不好,造成胚胎品質不良,以致無法成功懷孕。

最近有研究顯示,男性的精蟲品質會隨年齡而受影響,當品質不良時,可以考慮在顯微鏡下將一隻精蟲直接注射進入成熟的卵子內(ICSI),以幫助精卵完成受精的目的,然後再進行「胚胎子宮內植入術(IVF&ET)」。

據統計,一次IVF&ET的懷孕率約為30%到40%,連續接受6次「胚胎子宮內植入術」的懷孕率可達80%,若超過6次以後的懷孕率就明顯下降。

一般而言,35歲以下婦女接受試管嬰兒與胚胎子宮內植入術的懷孕率為3至4成,但過了40歲後的懷孕率只有一成。婦女的年齡愈大,卵子的品質愈差,施行人工生殖技術後的懷孕率相對地就更差。

根據美國生殖醫學會的建議,不孕症婦女必須接受人工生殖技術治療時,最好選擇安排在35歲前,以免想要利用人工生殖技術治療時,為時已晚或徒勞無功。

(作者為振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女性什麼時候生孩子最好

女性什麼時候生孩子最好
英國,女性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齡為29歲,且選擇40歲以後生育的人數穩步增長。推遲生育真的無礙嗎,女人到底何時生育是最佳年齡?


超過45,生育力大幅下降!從婦產科角度來說,18─45歲之間的婦女被視為育齡婦女。其實,女性初潮以後就有了受孕的能力,45歲以後生育的婦女現在也不鮮見了。只不過,18歲以前與45歲以後的婦女排卵不規律或卵子發育不好,受孕機會較低。事實上,生育能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研究表明,育齡婦女如果不避孕,同居3個月約57%受孕;同居6個月,70%左右受孕;1年為85%,而2年為93%。

毋庸置疑,年齡是影響生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並且與種族無關。有學者對居住在美國與加拿大交界地區的一個部落進行了研究。在那裡,避孕是受到禁止的。在接受調查的209名婦女中,僅有5名沒有生育過;在生育過的婦女中,34歲以後11%的婦女不育;40歲時33%不育;44歲以後87%不育。

31歲以前的受孕率約74%,31─35歲為61.5%,大於35歲為53.6%。可見,女性生育力隨年齡增大下降,40歲以後更明顯。這不僅受性交頻率的影響,更主要受生理與內分泌變化的影響。

英國牛津大學公共衛生系高級研究員塞西莉亞‧帕培爾是生殖方面的專家,她告誡女性,一旦超過35歲,她們的生育能力就會降低。因此,她建議女性30歲前生第一胎,這樣萬一出現問題,還有時間和辦法補救。

25─29歲是最佳生育年齡!那麼何時是最佳生育年齡呢?如果產婦年齡太小,如20歲,容易合併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早產等,也可能因為骨盆發育不完全而導致難產;產婦年齡過大,特別是超過35歲,卵細胞發生畸變的可能性增加,因此胎兒畸形的發生率增加。研究表明,在25─29歲,先天愚型嬰兒的發生率僅為1/1500;30─34歲為1/900;35─39歲則上升到1/300;45歲以上竟達1/40。另外,母親年齡過大,還常常發生其他染色體異常及體力、智力先天不足。

現代社會,男女到了恰當的年齡卻遲遲不敢生育的原因,很多是怕剛起步的事業受影響。其實,生一個孩子並不複雜,對女性而言,懷孕生育是一個生理的過程,不是病,完全可以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奉勸大家珍惜自己的生育年齡,在沒有健康顧慮的時候,早點把孩子生了,在為前途奔忙的同時,多多為後代著想。




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撿養野貓… 少婦流產3次

撿養野貓… 少婦流產3次
2012-11-20
▲路旁的野貓極可能感染弓漿蟲。(記者蔡彰盛攝)
▲林正凱醫師指著胎盤模型表示,弓漿蟲就是透過血液進入胎盤影響胎兒。 (記者蔡彰盛攝)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
新竹市傳出臨床醫學上極為罕見的案例,竹科一名34歲女工程師結婚後不久,將路邊撿到的野貓帶回家養,在一年內竟連續流產3次,最後才發現是野貓身上的弓漿蟲作祟,經服用抗生素治療,目前第4胎已經順利懷孕半年!
新竹市好孕診所院長、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正凱說,在竹科上班的陳小姐99年底結婚,因為年紀已屆高齡產婦,夫妻希望馬上生小孩,完全沒有避孕,不久就順利懷第一胎,沒想到竟在7週就流產。
事隔不久,陳女懷的第2胎也在不到8週時就因胚囊萎縮而流產。夫妻再接再厲,去年底懷第3胎,原本8週還聽得見胎兒心跳,夫妻加倍小心安胎,不料仍在10週時再度流產。
血中有弓漿蟲反應
一年內連續流產3次,對陳女夫妻的身體與心理都是極大的打擊,夫妻求助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經深入做「習慣性流產」的檢查,夫妻一切正常,唯獨在罕見傳染病項目的調查當中,有一項引起醫師的注意,那就是陳女說在婚後不久,她在住家路旁發現一隻出生不久的野貓,楚楚可憐,一時動了惻隱之心,於是將貓帶回家飼養。
林正凱為陳女與貓咪做血液檢查,赫然發現飼主與貓血中都有弓漿蟲反應,於是要陳女回家以抗生素治療6週,先將體內弓漿蟲全數殺死,並於半年之後,身體狀況準備好以後再計畫懷孕。
抗生素治療後順利懷孕
日前陳女順利懷孕第4胎,上週產檢,寶寶已經將近6個月大,且後續母體與胎兒追蹤,都沒有弓漿蟲反應,目前陳女已經滿心準備迎接新生命的來臨!
至於無辜的「元兇」貓咪,儘管孕婦懷孕環境應儘量避免寵物,但陳女在確定貓兒體內的弓漿蟲已經全數撲殺後,也著手改善居家飼養環境,還是決定留養這隻原本是野貓的家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