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中一中語資生 通5國語言
中一中語資生 通5國語言
2013-04-17
〔中央社〕台中一中語文資優班學生翁俊海精通5國語言,他高三參加英文托福、多益測驗,得到雙滿分,這次順利錄取台大日文系。
「語言是一把鑰匙,可以開啟很多門」,翁俊海表示,父親雖然當醫生,但卻是教育狂熱者,對語言非常有興趣,從小就放英文歌曲或錄音帶給他聽,而5歲時又讓他就讀日僑幼稚園學習日文。
翁俊海說,父親不一定會這些語言,但很擅長語言教學。除中文及台語外,翁俊海還會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5種語言,且幾乎都是在家自學。
翁俊海8歲就通過全民英檢的初級檢定,國二時也通過日文一級檢定,高三學測前,紙筆托福及多益都拿到滿分,即使面臨考大學的壓力,他還是每天閱讀英、日文小說。
雖然日文已經通過一級檢定,還是翁俊海還是決定就讀台大日文系,進一步學習日本的文化,他說,未來還想再學阿拉伯語。
台大申請入學今天放榜,台中一中共有68人錄取,但因名單太多,加上正取及備取等系所眾多,校方遲至下午2時還無法掌握正確錄取名單。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批踢踢大解讀 最敢說真話的地下社會
批踢踢大解讀 最敢說真話的地下社會
作者: 文●康育萍 | 商業周刊 – 2013年3月16日
批踢踢,全台灣最大的網路論壇,成立至今擁有一百六十萬會員,同時可容納十五萬人上線,每日生產超過四萬篇文章,不管是到哪吃美食、看電影,甚至核四、公投、棒球經典賽……,隨時登錄批踢踢,都會有人提供專業解答。
新聞記者會到「八卦板」(Gossiping)找題材;勞工局上「打工板」(part-time)抓違法業者;台鐵、高鐵甚至成立「批踢踢監看小組」,高層每天開會因應輿情,若看到不愉快的乘車經驗,會第一時間回應,與網友互動,讓虛擬世界的聲音檯面化。
一九九五年從台大男生宿舍起步,比臉書還早八年半誕生,只靠一台四八六電腦、八人團隊,始終堅持非營利,以黑白文字為主,沒有影音功能、華麗介面的「網路世代活化石」,為何能夠黏住死忠粉絲,甚至成為台灣最有影響力的網路論壇?
緊抓大學生社交習慣,是批踢踢崛起的第一關鍵。「我們一開始就從系板出發,」批踢踢創始站長、現任Richi執行長莊惠婷指出。不同於其他BBS站經營社團,批踢踢以系所為中心,每年台大新生必修的第一堂課,不是到學校網站找資料,而是上批踢踢,「只要聚集在一起,就會人拉人,」養出一群固定的使用者。
批踢踢很早就專業分工,現在有活動、板務、法務、新聞、系統等七個部門,共九位站長,各司其職。維繫運作的板務制度,也從草創時的板主、小組長,往上增設群組長,負責擬定經營方針,定期向站長回報,形成專業分工、層層負責的模式。
二○○九年八月,莫拉克颱風撲台,造成嚴重災情,當時批踢踢走在政府前面,三天內募得上百噸物資,動員上萬志工,深入災區,待政府駐進後,救災團隊雖然解散,但網友做公益的行為卻沒有停止。
不管是文林苑、紹興社區、反媒體壟斷、TNR(誘捕、絕育、回置)反虐貓……,大大小小的社會運動,只要在批踢踢上有人登高一呼,從網路到街頭,瞬間成為議論時事的戰場。
「它就像地下社會,容易凝聚不滿,形成力量。」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說,批踢踢提供有話要說的年輕人窗口,集合不被主流社會接受的意見,監督政府,也批判新聞媒體。
「雖然上面有些言論沒什麼意義,但我們很少懷疑它是假的。」批踢踢活動部站長陳奐宇解釋,正因為非營利,得以排除政治、商業介入,讓批踢踢成為少數直言不諱的網路平台。
當臉書站上世界舞台,用戶突破十億大關,批踢踢這個老骨頭,靠一群最年輕的使用者發揮影響力,彷彿潛伏在地下的一股暗流,伺機而動。因此,記者找新聞、警察辦案,甚至政府體察民意,都得上批踢踢,看看「鍵盤專家」怎麼說。
在這個百萬成員的地下監察院,也許,每一個匿名帳號背後代表的不只是身分,而是改變社會的可能性。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