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歐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歐洲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星期專訪〉QE3熱錢效應 絕對不能小看


〈星期專訪〉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QE3熱錢效應 絕對不能小看【2012-09-24】




記者鄭琪芳/專訪
近來歐、美、日等紛紛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美國聯準會更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曾擔任金管會委員的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認為,絕對不能小看或輕忽QE3,因為QE3未設定期限,直到美國就業市場改善為止。但就業市場是落後指標,所以QE3期間會拉長、幅度也會遠大於預期;加上美國貨幣政策有示範效果,其他國家若跟進,熱錢將持續累積。
葉銀華表示,有人認為這次熱錢力道較小,是因為才剛開始,QE3將再度帶動熱錢流竄全球,導致台股波動加大、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但QE3不會對台灣景氣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卻要付出物價上漲、資產泡沫的代價;尤其到了QE3末期,物價上漲很快,薪水卻不會增加,人民「不幸福指數」會上升,政府應抑制資產泡沫及物價上漲,降低民眾的預期心理。
記者問:近來歐、美、日等同步擴大購債規模,聯準會的QE3更被部份市場人士稱為「超級印鈔機」,但我國央行認為QE3力道比QE1小得多。到底QE3的實質效果為何?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為何?
葉銀華答:這次QE3吊詭的是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沒有設定期限,每月投入四百億美元,直到聯準會認為美國就業市場改善;如果美國就業市場沒有改善,QE3期間就會拉長。很多人說QE3沒有用,但沒用的話期間就會更長,所以QE3陰影會長期存在,不知何時結束。
QE3恐拉長 幅度超越原設定
而且,勞動市場是落後指標,企業覺得景氣不好就會減少用人,但景氣稍微好一點,不會積極用人,而會先消化多餘的人力,等到景氣確定很好了,才會大膽地用人;此外,QE3是買MBS(房地產抵押債券),藉此支撐房價,讓房地產市場活絡,到最後企業因景氣復甦要用人,需要一段時間,所以QE3期間會拉長、幅度會遠大於原來設定的目標,央行說這次熱錢力道較小,是因為才剛開始。
QE3第二個特點是,美國貨幣政策有示範效果,現在歐洲央行的OMT(直接貨幣交易)是購買南歐的債券,將利率壓低,可能不會太膨脹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因為可以賣德國的公債,再把錢拿去買歐豬國家的公債。不過,今年十月西班牙會再受一次考驗,有幾百億歐元的債務要到期,十二月輪到義大利,到時候會不會又有償債的問題?歐元區會不會學美國也來一個QE?所以,絕對不能小看或輕忽,QE3的影響將會如影隨形。
股市無基之彈 連法人都會怕
問:這次QE3推出後,台股是否會有資金行情?新台幣是否再遭投機客攻擊?
答:QE3每月投入四百億美元,當然會有熱錢,如果各國也跟進QE,熱錢還會累積,雖然熱錢不會全跑來台灣,但也不會忘了台灣的存在。所以,QE3及其可能產生的示範效果,對股市的影響是波動加大,短期會漲,但大家會怕,因為是「無基之彈」(沒有基本面的反彈)。QE3宣布後,台股、韓股、港股等都漲上來,但今年經濟景氣不好,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市漲上來就會有人獲利了結。
投資人必須冷靜思考QE3,雖然QE3宣布後,台股上漲、量放大了,但法人借券馬上增加;前幾天借券額度如同去年十一月股市最差時,那時是現貨做空、借券也做空,現在是現貨先做多、然後再借券,可見法人也會怕。所以,投資人要小心這波資金行情,因為是「無基之彈」,熱錢的炒作不好預測。
另外,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將有升值壓力,熱錢進來就是賣掉美元、買該國的貨幣,所以會推升匯率。最近台幣、韓元、人民幣、歐元等都在升值,升值幅度都有二至三%,但央行不會讓台幣升值太多,怕影響出口競爭力。
資金寬鬆環境 資產泡沫溫床
問:如果熱錢炒作房地產、原油、農工原物料等,不僅將形成資產泡沫,也會加重通貨膨脹的壓力。你認為QE3對台灣房價及物價的影響為何?台灣會出現資產泡沫及通膨問題嗎?
答:美國這樣一搞,全球低利率會存在好幾年,塑造資金相當寬鬆的環境,成為資產泡沫的溫床,容易炒作資產。再來就是通膨的問題,QE3推出前,物價早就持續上漲,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從六月初至今漲了五成以上,原油、黃金等也上漲,雖然這兩天原油跟黃小玉價格回跌,但主要是漲多回跌。
我不敢說會有通膨,但物價上漲壓力絕對在,既有物價上漲壓力,又長期低利率,資產泡沫形成的可能性就會更高。國內房價一直沒有下來,現在只是不敢再喊價,我們其實沒有打房,只是抑制房價不要漲太高;就算限制貸款成數,但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加上奢侈稅效果小,資產泡沫仍會繼續存在。
國內房價會再漲多少很難說,只能說現在是資產泡沫的溫床,因為長期的低利率,美國只要QE3在,就代表景氣還沒變好,各國敢動利率嗎?全世界沒有人知道QE繼續下去後果會怎樣,只能期待美國趕快變好,但勞動市場是落後指標,等QE停的時候,錢已經灑了太多了。
民間真實物價 不能只看CPI
問:但是QE1及QE2期間,台灣CPI漲幅並未明顯擴大?
答:衡量物價不能只看CPI,實際的做法是拿一個籃子去菜市場買菜,看看以前一千元可以買多少?現在買多少?CPI是衡量N個貨品的價格,但民眾不會每天買N個貨品。我問家人跟鄰居,他們普遍的感覺就是,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變少了。
官方公布的CPI可能要乘以五倍以上,才能反映民間真實的情況,人民經常購買的東西早就上漲超過五%,所以「實際的CPI」早就破二%;物價上漲壓力一直都在,到了QE3末期的時候,物價會上漲更快,那時景氣稍微好一點,需求增加,加上錢又累積那麼多,物價漲幅會嚇死人。
薪水低物價漲 年輕人更痛苦
問:整體而言,QE3對台灣影響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多?對今年GDP是否造成影響?
答:QE3造成匯率升值壓力,一旦抑制升值,就要買美元、釋出台幣,資金就會更多,等於「被動式的量化寬鬆」;因此,資產泡沫絕對在,物價上漲壓力也在。所謂正面或負面,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來看,對營建業是好消息,但對一般老百姓會比較偏負面,因為資產泡沫跟物價上漲壓力。
所以,人民不幸福指標會上升,尤其年輕人會更痛苦,因為買房的壓力更大,存款利率低,買股票波動又大,且薪水不會再提高。分析物價問題要看流量跟存量,流量是薪水不會增加,但物價卻上漲;買房則是存量問題,房價也是物價的一種,買房子要揹房貸二、三十年,只看CPI會嚴重忽略人民的感受。
至於QE3對台灣GDP的影響,應該比較少,因為央行不會讓台幣升太多,且各國貨幣都在升值,不只台灣;如果QE3可以讓美國景氣變好,對我們就有好處,但QE3不可能對台灣景氣有多大的幫助,我們還要付出物價上漲、資產泡沫的代價。
台幣可稍升值 抑制通膨壓力
問:財金部會應如何因應QE3的衝擊?
答:央行是很難為的,一下子怕台幣升值,一下子又怕資產泡沫,兩個目標互相衝突,怕台幣升值太多影響出口競爭力,就要進場買美元、放出台幣,但資金寬鬆會造成資產泡沫。現在年輕人好不容易畢業找到工作,薪水卻跟我當年畢業時差不了多少,原本房價只有台北市、新北市幾個區跟台中市在漲,最近六都的房地產都在上漲。
政府不要只看國外怎麼做,要看人民怎麼過,我認為可以允許台幣稍微升值,來抑制資產泡沫及通膨壓力;企業不能為了自己獲利,就要求匯率貶值,那企業的獲利要不要拿出來分給全民?更何況,台灣企業的海外生產比重超過五成,海外賺的錢若有回來台灣投資還好,但並沒有回來投資,只是回來炒房。
財金部會應繼續抑制資產泡沫,降低人民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除了台幣適度升值,建議可提高銀行的備抵呆帳,放款成本提高,利率會稍微提高一點,藉此讓第二、三棟房屋的放款利率高一點,稍微抑制資產泡沫,也不至於讓人民買不起房子。

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

陸太陽能遭歐傷 台廠迎轉單

陸太陽能遭歐傷 台廠迎轉單
 
刊登日期:2012/9/7  |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
 
歐盟委員會昨(6)日宣布對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從上至下游進行全面反傾銷調查,可能增課逾30%反傾銷稅,台灣碩禾、昱晶、茂迪、新日光等喜迎轉單契機。歐盟此次行動,成為台灣太陽能業走出低潮的重大轉折點。
這是大陸太陽能電池業繼5月遭美國「雙反」增課高額懲罰性關稅後,又一次遭受痛擊。
此次的歐盟行動,調查範圍深入上下游供應鏈,影響更甚於美國「雙反」。
業者分析,歐洲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占比達六成,遠高於美國的一成。美國「雙反」成立後,大陸太陽能廠轉至歐洲倒貨,造成太陽能價格崩跌,業者血本無歸,如今大陸太陽能產品在全球高達七成的市場都面臨鉅額關稅壓力,「已無處可銷」。
隨著歐盟這次立案調查,客戶端擔心一旦判決成立,購自大陸的產品恐遭增課高額懲罰稅率,使得產品價格不具競爭力,訂單將陸續轉往非大陸地區。
台灣是全球僅次於大陸的第2大太陽能製造地,從最上游的碩禾等漿料廠,到下游頂晶科等模組廠,全面受惠。
昱晶總經理潘文輝認為,歐盟這次行動對台灣太陽能業絕對有利,至於挹注的力道,要視最終判決所增課的稅率而定,昱晶內部已要求行銷部門緊盯進度,做必要因應。
新日光昨天上午便陸續有客戶致電詢問狀況,為日後可能由大陸廠轉單至新日光生產預作準備。
新日光總經理洪傳獻認為,歐盟的行動,「將帶領台灣太陽能業走出苦日子。」
歐盟委員會昨天宣布對大陸太陽能模組、矽晶圓、電池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快9個月內做出初判,15個月後終判。
亞世代分析師張虹指出,歐盟反傾銷稅率一向較高,多在50%至60%左右;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預計稅率將會高於美國初裁制定的30%。
受轉單題材激勵,台股太陽能族群昨天全面走揚,新日光、達能、綠能等,更攻上漲停;大陸尚德、江西賽維等在美掛牌的太陽能企業6日美股開盤全面重挫,跌幅普遍超過5%,尚德更一度下探掛牌來最低價每單位0.752美元。

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

資產泡沫比美債危機還可怕


資產泡沫比美債危機還可怕

2011-08-12

美、歐債問題造成美歐股市大跌,亞股也受到拖累,但就算美國、歐洲兩大經濟體景氣確定步入衰退,頂多是造成亞股進入2到3年的空頭調整期,但亞股最大的風暴在資產泡沫,假如這泡沫破滅,調整期恐數倍於美歐債問題。

大多數的升斗小民都無法理解,台灣那麼高的房價,到底是誰在買、為何泡沫不破滅。其實低利率環境是孕育資產泡沫的最佳溫床,加上QE1及QE2造成美元趨貶、熱錢不斷擁向亞洲,在市場資金充沛下,就如同在海水中想擠乾海綿,是無法擠乾的,就算政府再怎麼打房,效果都有限。

但任何經濟泡沫現象最終都會破滅。當美歐債問題引起全球經濟再次衰退,金融體系因企業呆帳疑緊縮銀根,且熱錢開始撤離亞洲,亞洲資產泡沫破滅風暴將襲來,中國、香港、台灣恐是風暴中心。

1980年代的日本、1990年的台灣、千禧年的美國都曾出現過資產泡沫,當泡沫破滅,都陷入就算是低利率環境也刺激不起房市的結構性停滯現象,且出現高失業率、消費緊縮等併發症。

當股價崩跌,投資人頂多是被套牢,甚或融資斷頭,但當房價崩跌,就會有負資產現象,當投資的房子市值比尚未清還的還低,一生積蓄可能化無,且得面臨房貸還款壓力,籠罩在風暴中的不只貸款購屋者,還有銀行。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曾造成台灣第一次資產泡沫破滅現象,台灣房市經過10年才走出陰霾,這次泡沫吹得比過去都還要大,萬一破滅,調整期恐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