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QE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QE3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星期專訪〉QE3熱錢效應 絕對不能小看


〈星期專訪〉國立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QE3熱錢效應 絕對不能小看【2012-09-24】




記者鄭琪芳/專訪
近來歐、美、日等紛紛採取貨幣寬鬆政策,美國聯準會更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曾擔任金管會委員的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葉銀華認為,絕對不能小看或輕忽QE3,因為QE3未設定期限,直到美國就業市場改善為止。但就業市場是落後指標,所以QE3期間會拉長、幅度也會遠大於預期;加上美國貨幣政策有示範效果,其他國家若跟進,熱錢將持續累積。
葉銀華表示,有人認為這次熱錢力道較小,是因為才剛開始,QE3將再度帶動熱錢流竄全球,導致台股波動加大、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但QE3不會對台灣景氣有多大的幫助,我們卻要付出物價上漲、資產泡沫的代價;尤其到了QE3末期,物價上漲很快,薪水卻不會增加,人民「不幸福指數」會上升,政府應抑制資產泡沫及物價上漲,降低民眾的預期心理。
記者問:近來歐、美、日等同步擴大購債規模,聯準會的QE3更被部份市場人士稱為「超級印鈔機」,但我國央行認為QE3力道比QE1小得多。到底QE3的實質效果為何?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為何?
葉銀華答:這次QE3吊詭的是有兩個特點,第一就是沒有設定期限,每月投入四百億美元,直到聯準會認為美國就業市場改善;如果美國就業市場沒有改善,QE3期間就會拉長。很多人說QE3沒有用,但沒用的話期間就會更長,所以QE3陰影會長期存在,不知何時結束。
QE3恐拉長 幅度超越原設定
而且,勞動市場是落後指標,企業覺得景氣不好就會減少用人,但景氣稍微好一點,不會積極用人,而會先消化多餘的人力,等到景氣確定很好了,才會大膽地用人;此外,QE3是買MBS(房地產抵押債券),藉此支撐房價,讓房地產市場活絡,到最後企業因景氣復甦要用人,需要一段時間,所以QE3期間會拉長、幅度會遠大於原來設定的目標,央行說這次熱錢力道較小,是因為才剛開始。
QE3第二個特點是,美國貨幣政策有示範效果,現在歐洲央行的OMT(直接貨幣交易)是購買南歐的債券,將利率壓低,可能不會太膨脹央行的資產負債表,因為可以賣德國的公債,再把錢拿去買歐豬國家的公債。不過,今年十月西班牙會再受一次考驗,有幾百億歐元的債務要到期,十二月輪到義大利,到時候會不會又有償債的問題?歐元區會不會學美國也來一個QE?所以,絕對不能小看或輕忽,QE3的影響將會如影隨形。
股市無基之彈 連法人都會怕
問:這次QE3推出後,台股是否會有資金行情?新台幣是否再遭投機客攻擊?
答:QE3每月投入四百億美元,當然會有熱錢,如果各國也跟進QE,熱錢還會累積,雖然熱錢不會全跑來台灣,但也不會忘了台灣的存在。所以,QE3及其可能產生的示範效果,對股市的影響是波動加大,短期會漲,但大家會怕,因為是「無基之彈」(沒有基本面的反彈)。QE3宣布後,台股、韓股、港股等都漲上來,但今年經濟景氣不好,沒有基本面的支撐,股市漲上來就會有人獲利了結。
投資人必須冷靜思考QE3,雖然QE3宣布後,台股上漲、量放大了,但法人借券馬上增加;前幾天借券額度如同去年十一月股市最差時,那時是現貨做空、借券也做空,現在是現貨先做多、然後再借券,可見法人也會怕。所以,投資人要小心這波資金行情,因為是「無基之彈」,熱錢的炒作不好預測。
另外,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將有升值壓力,熱錢進來就是賣掉美元、買該國的貨幣,所以會推升匯率。最近台幣、韓元、人民幣、歐元等都在升值,升值幅度都有二至三%,但央行不會讓台幣升值太多,怕影響出口競爭力。
資金寬鬆環境 資產泡沫溫床
問:如果熱錢炒作房地產、原油、農工原物料等,不僅將形成資產泡沫,也會加重通貨膨脹的壓力。你認為QE3對台灣房價及物價的影響為何?台灣會出現資產泡沫及通膨問題嗎?
答:美國這樣一搞,全球低利率會存在好幾年,塑造資金相當寬鬆的環境,成為資產泡沫的溫床,容易炒作資產。再來就是通膨的問題,QE3推出前,物價早就持續上漲,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從六月初至今漲了五成以上,原油、黃金等也上漲,雖然這兩天原油跟黃小玉價格回跌,但主要是漲多回跌。
我不敢說會有通膨,但物價上漲壓力絕對在,既有物價上漲壓力,又長期低利率,資產泡沫形成的可能性就會更高。國內房價一直沒有下來,現在只是不敢再喊價,我們其實沒有打房,只是抑制房價不要漲太高;就算限制貸款成數,但長期處於低利率環境,加上奢侈稅效果小,資產泡沫仍會繼續存在。
國內房價會再漲多少很難說,只能說現在是資產泡沫的溫床,因為長期的低利率,美國只要QE3在,就代表景氣還沒變好,各國敢動利率嗎?全世界沒有人知道QE繼續下去後果會怎樣,只能期待美國趕快變好,但勞動市場是落後指標,等QE停的時候,錢已經灑了太多了。
民間真實物價 不能只看CPI
問:但是QE1及QE2期間,台灣CPI漲幅並未明顯擴大?
答:衡量物價不能只看CPI,實際的做法是拿一個籃子去菜市場買菜,看看以前一千元可以買多少?現在買多少?CPI是衡量N個貨品的價格,但民眾不會每天買N個貨品。我問家人跟鄰居,他們普遍的感覺就是,同樣的錢買到的東西變少了。
官方公布的CPI可能要乘以五倍以上,才能反映民間真實的情況,人民經常購買的東西早就上漲超過五%,所以「實際的CPI」早就破二%;物價上漲壓力一直都在,到了QE3末期的時候,物價會上漲更快,那時景氣稍微好一點,需求增加,加上錢又累積那麼多,物價漲幅會嚇死人。
薪水低物價漲 年輕人更痛苦
問:整體而言,QE3對台灣影響是正面多還是負面多?對今年GDP是否造成影響?
答:QE3造成匯率升值壓力,一旦抑制升值,就要買美元、釋出台幣,資金就會更多,等於「被動式的量化寬鬆」;因此,資產泡沫絕對在,物價上漲壓力也在。所謂正面或負面,要看站在誰的立場來看,對營建業是好消息,但對一般老百姓會比較偏負面,因為資產泡沫跟物價上漲壓力。
所以,人民不幸福指標會上升,尤其年輕人會更痛苦,因為買房的壓力更大,存款利率低,買股票波動又大,且薪水不會再提高。分析物價問題要看流量跟存量,流量是薪水不會增加,但物價卻上漲;買房則是存量問題,房價也是物價的一種,買房子要揹房貸二、三十年,只看CPI會嚴重忽略人民的感受。
至於QE3對台灣GDP的影響,應該比較少,因為央行不會讓台幣升太多,且各國貨幣都在升值,不只台灣;如果QE3可以讓美國景氣變好,對我們就有好處,但QE3不可能對台灣景氣有多大的幫助,我們還要付出物價上漲、資產泡沫的代價。
台幣可稍升值 抑制通膨壓力
問:財金部會應如何因應QE3的衝擊?
答:央行是很難為的,一下子怕台幣升值,一下子又怕資產泡沫,兩個目標互相衝突,怕台幣升值太多影響出口競爭力,就要進場買美元、放出台幣,但資金寬鬆會造成資產泡沫。現在年輕人好不容易畢業找到工作,薪水卻跟我當年畢業時差不了多少,原本房價只有台北市、新北市幾個區跟台中市在漲,最近六都的房地產都在上漲。
政府不要只看國外怎麼做,要看人民怎麼過,我認為可以允許台幣稍微升值,來抑制資產泡沫及通膨壓力;企業不能為了自己獲利,就要求匯率貶值,那企業的獲利要不要拿出來分給全民?更何況,台灣企業的海外生產比重超過五成,海外賺的錢若有回來台灣投資還好,但並沒有回來投資,只是回來炒房。
財金部會應繼續抑制資產泡沫,降低人民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心理,除了台幣適度升值,建議可提高銀行的備抵呆帳,放款成本提高,利率會稍微提高一點,藉此讓第二、三棟房屋的放款利率高一點,稍微抑制資產泡沫,也不至於讓人民買不起房子。

2013年3月18日 星期一

打房失靈?彭淮南:金融研訓院不用功、未收集資料

打房失靈?彭淮南:金融研訓院不用功、未收集資料 

  • 央行總裁彭淮南(左2)宣布維持利率不變。這也是央行第5度維持重貼現率1.875%。(圖/中央社)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金融研訓院日前認為政府雖推出多項打房政策,但成效恐怕不大,質疑央行的打房效果,立委也同樣關注,立委林德福26日提出詢問,是否房價政策失靈?央行總裁彭淮南則是反駁,央行是風險控管,央行沒有打房,但是數字會說話,政策是有效果的,「台灣金融研訓院沒有用功、沒有收集資料」。

央行26日由總裁彭淮南帶隊前往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他在書面報告中指出,8月實施實價登錄,加上農曆7月影響買氣,五都的房市交易都較7月減少2成以上,不過房價仍高。

彭淮南表示,第2季新推案價格(國泰房價指數)續創新高,較第1季上漲5.7%,較去年同期上漲7.3%,主要是因建商推案仍是高單價個案為主,議價空間則持續擴大;成屋價格部分(信義房價指數),第2季較第1季上漲8%,較去年同期下跌2.6%。

他說,第2季核發建造執照總樓地板面積年增率-0.3%(其中住宅用3.7%),7月年增率-11.8%。央行自99年6月起採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以來,購置住宅貸款餘額成長已經趨緩。

央行統計,購置住宅貸款占總放款比重,自99年6月27.6%,降至101年8月26.71%。在特定地區新承做房貸金額占全體新承做房貸總金額比重上,99年6月為64.37%,101年8月則降至52.53%。
另外,銀行新承做土地抵押貸款成數下降,貸款利率上升;在貸款成數由99年12月68.36%,降至101年8月60.53%;貸款利率在99年12月為2.08%, 101年8月上升至2.65%。

國內房地產價格愈打愈高,讓外界質疑央行打房效果,台灣金融研訓院日前公布2012年第3季「台灣銀行產業獲利情勢指數」(TAIBEC),認為政府打房措施沒有達到成效,預測房價仍將持續走升。

立委林德福也質疑是否政策打房失靈?彭淮南回應指出,央行是風險控管,央行沒有打房,房子好好的為什麼要打?但是數字會說話,健全房市方案不是只靠貨幣政策,好比吃葯不能單靠一味葯,而是要靠各種政府政策的配合,目前在各部會實施實價登錄、奢侈稅、央行「針對性審慎措施」等措施下,已經有改善。

彭淮南強調,報告中數字會說話,是有效果的,他更直言,「金融研訓院沒有用功、沒有收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