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在家練功〉杜嘉法則 以身作則


〈在家練功〉杜嘉法則 以身作則

2013-01-21

文/呂政達

幾年前,上輔大語言所洪教授的課,聽他也當上教授的學生提到,洪教授最讓她印象深刻的教養絕招就是,「如果你想要小孩吃番茄,唯一的方法是,吃給他看。」

其實,這項絕招絕對有其盲點,譬如,有個小孩看爸爸吃辣椒,好像很好吃,他自己嘗了一口,卻眼淚鼻涕不聽使喚,從此對爸爸的「食物意見」失去信心,畢竟,每個人的味覺經驗是不一樣的。但是,洪教授這招卻直逼「杜嘉法則」。杜嘉曾任美國疾病防治中心教授,他的這句名言是:「部屬只要看你的動作,就知道你對他們有什麼要求。」

這裡的「你」盡可置換,換成「老闆、家長、老師或任何家人」,也都通。有位教養專家就說,只要觀察父母本身的言行舉止、聊天的內容,或者平常報紙看哪幾版,大概就知道他們對孩子有什麼要求了。有位媽媽也是理財專家,她女兒從小學起就負責在班上管理「共同基金」,實在不會讓人覺得意外。

「杜嘉法則」最直接引申的意義就是「以身作則」,這始終是親子關係裡,最難解的習題,其實還有項潛規則──要讓對方接受你對他們的要求,你必須先成為對方在意的人。這裡的「在意」也可置換成「想要模仿、學習、聆聽、學習了就能得到某種好處」等等含意。

潛規則裡其實大有權力流動的意味,那個被我們觀看的人,會讓我們對他的要求感到在意的,其實當然是「權力」。所以,他的一顰一笑,一聲咳嗽、一個不經意的眼神或皺起眉頭,都會成為被放大觀察、評量的標的。但我建議,所有擁有這種權力位置的人,重新為自己的權力設定一個目標,就像父母不要一天到晚掛著:「孩子是我生的,當然要聽我的。」或「孩子要聽我的話,我才給他獎勵」這類的想法;放下權力,心中不再有權力之招,方為高招,成為對方在意的人。

在所有「在意」裡,我最推薦的是「喜歡」,勝過了「害怕」也勝過「模仿」。譬如說,一個在孩子童年時曾解開領帶蹲在地上玩到全身泥巴的爸爸,或者一個從菜市場回家不忘帶份小點心的媽媽,在回憶的版圖裡,終於顛覆了杜嘉法則,豎立了另一種「在意」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