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3日 星期六

量化寬鬆的極限


量化寬鬆的極限

2013-03-18

●歐陽書劍

美國股市雖創歷史新高,部分地區房市熱絡更甚金融海嘯之前,但是長期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看似耀眼的經濟數據背後,仍有不能忽視的隱憂。本週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召開會議,對貨幣政策的爭議將更激烈,美元指數短期走強,反映了部分現實;但為了維持一致性,預期FOMC政策不致有大幅的更動。

FOMC本週開會 預期政策不變

上月美國失業率降至金融海嘯後低點七.七%,短期失業人數已逐漸恢復常態,失業五週內之人口數約為二百六十七萬人,和金融海嘯前相去不遠;而持續廿六週以下的失業率為四.六%,也只比二○○一年至二○○七年的平均值高出○.四個百分點。

不過,相對於短期失業,美國長期失業情形仍待改善。今年二月,失業廿七週(含)以上的長期失業人口,約為四百八十萬人,仍達金融海嘯前的三倍,長期失業率約為三.一%,也是二○○一年至二○○七年平均值的三倍左右,長期失業人口占失業人口的比重,還是高達四十.二%。

長期失業人數雖從二○一○年四月的六百七十萬人逐漸下降,但近幾個月已呈現停滯,且其占失業人口的比重僅從最高點四十五%,降至四十.二%,幾乎是金融海嘯前的二倍,也遠高於過去幾次經濟衰退時的廿五%;而且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資料亦可判斷,不少勞工可能已因長期找不到工作,而退出勞動市場,也就是不再計入失業和就業統計中。

結構性失業 難以貨幣政策改善

二○一二年三月廿六日美國聯準會主席(Fed)柏南克於全美企業經濟協會(NABE)年會中,以「勞動市場的近日發展」為題發表演說,詳細詮釋失業率和經濟成長率的關係。由於結構性失業是因市場結構改變,使得勞動者因無相關技能,或廠商不再需要該類工人等原因而失去工作,和經濟景氣循環產生的失業不同,通常無法以貨幣政策改善,因此他特別強調當前美國長期失業人數居高不下,並非完全是結構性問題,有部分是受景氣循環影響,所以貨幣政策還有著力空間,以為其量化寬鬆(QE)辯護。

依據歐肯法則,經濟成長率超出經濟成長潛能時,失業率將可下降。柏南克指出,一般實證研究顯示,美國經濟成長率每超過潛在成長率二%,失業率將可下降一%,例如潛在成長率是二%,則某年經濟成長率為四%時,可使失業率減少一%。所以只有高經濟成長率才能降低失業率,只要採取寬鬆貨幣政策,有效建立大眾對Fed維持低利率的決心,則消費和投資等總需求可望增加,如此可使經濟走向持續復甦,失業率也將下降。

長期失業率沒降 效果受質疑

又經過一年,美國長期失業人數確實下降,這也是柏南克繼續量化寬鬆的憑藉,但是就業和失業內涵卻顯示就業市場仍有諸多問題。美國今年二月就業人數一億四千三百多萬人,仍較高點減少三百多萬人,非全時工作者也仍高達二千七百多萬人,加上長期失業率幾乎沒有下降,使得這一波的量化寬鬆政策效果更受質疑。

本週(三月十九及廿日)FOMC將再召開會議,從最近幾次會議紀錄可以發現,委員會成員對寬鬆政策的歧見日深;不過,爭議可能加劇,政策改變的機會暫時仍小。除了因通膨仍能忍受外,還在努力拚出口的美國,也不樂見美元因利率走向改變而持續反彈。

維持物價穩定和促進最大就業是Fed的兩項主要任務。柏南克屢次提及「貨幣政策不是萬靈丹」,在長期失業率呈現停滯的情況下,重新審視其異常寬鬆的政策,確實只能說貨幣政策有其極限。只是此時,持續為量化寬鬆政策辯護的柏南克,不知還會不會記得自己說過的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